[ad_1]
要点
- 在过去的十年中,马克斯·施雷姆斯一直对违反欧盟数据法的大型科技公司采取法律行动。
- 这些投诉通常针对 Meta 和其他美国大型科技公司。
- NOYB 最新提出的 GDPR 投诉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公司。
Max Schrems 创立的欧盟数据保护运动组织针对 GDPR 提出了一系列投诉 抖音、速卖通、SHEIN、Temu、微信和小米。
这些投诉反映了施雷姆斯对 Meta 和其他美国公司采取的类似行动,这些行动使他成为大型科技公司的眼中钉。
Max Schrems:大型科技公司的 GDPR 反对者
奥地利隐私活动家兼欧盟律师马克斯·施雷姆斯(Max Schrems)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根据《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追究科技巨头的责任。
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诉讼,即施雷姆斯一号和施雷姆斯二号,重塑了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数据传输实践。
施雷姆斯 I 的根源在于对 脸书数据 被转移到美国进行加工。
继 爱德华·斯诺登的 在美国大规模监控数字通信的事件曝光后,施雷姆斯辩称,该公司的跨大西洋数据流未能保护欧盟公民免遭窥探,违反了欧盟隐私法。
作为一个 结果 欧盟法院 (CJEU) 宣布允许美国公司处理欧盟公民数据的安全港框架无效。
欧盟-美国隐私护盾旨在取代安全港框架,并使用户数据能够持续从欧盟传输到美国
然而,在施雷姆斯废除最初的数据共享协议五年后,施雷姆斯对 Facebook 提出了第二次 GDPR 投诉,该投诉涉及 类似的打击 隐私盾。
从美国到中国的大型科技公司
自 2017 年以来,Schrems 创立的运动组织 NOYB 开始承担起追究 GDPR 诉讼的责任
虽然 NOYB 主要关注 Meta 和其他美国公司涉嫌违反 GDPR 的行为,但在其最新行动中,该组织首次针对中国大型科技公司。
在一个 陈述 NOYB 指出,只有在目的地国家/地区不破坏数据保护的情况下,才允许在欧盟境外进行数据传输。
声明强调:“鉴于中国是一个专制监视国家,企业无法真正保护欧盟用户的数据不被中国政府访问。”
“在美国政府准入问题之后,”它补充道,“中国应用程序的崛起为欧盟数据保护法开辟了新战线。”
中国的监控担忧
正如 NOYB 最新的 GDPR 投诉所强调的那样,中国社交媒体和商业平台的日益普及创造了 新威胁 网络隐私。
在欧洲和美国,对字节跳动与北京关系的担忧促使立法者和监管机构对 TikTok 进行打击,限制其在官方设备上的使用,在最极端的情况下, 可能被禁止 来自美国应用商店。
与此同时,尽管国际社会关注度较低,但腾讯旗下微信也被指控监控用户通信并与中国政府共享数据。
经过多年的谈判,欧盟委员会于 2023 年通过了第三个跨大西洋数据共享框架,以取代因施雷姆斯 II 无效的框架。
为了突破跨大西洋隐私框架的界限,美国同意了一套旨在让情报机构获取欧盟数据的具有约束力的保障措施。然而,欧盟与北京达成类似协议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随着欧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正在恶化。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 与国家。
这篇文章有帮助吗?